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香港中资投行的昨天、今天、明天
发布时间:2010-02-11 作者:和讯财经原创| 阅读(1806)

  2009年12月10日,香江风和日丽,一切看似平常。当天傍晚,在湾仔会展中心的一个大厅里,冠盖云集,言谈甚欢,和窗外朦胧的维港景色形成对比。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的成立典礼,也意味着第一个由在港中资投资银行所组成的团体正式诞生。作为本港的核心行业之一,金融业历史悠久,本地华资和外资投行早已活跃市场,但中资投行相对来说却「姗姗来迟」。

  昨天:牙牙学语

  当然,中资行的「迟到」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内地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在「九十后」),而香港股票市场早在七十年代已开始成形,更不用说拥有过百年历史的华尔街了。可以说,中资投行在香港的发展本身局部体现了内地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而其未来动向也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位置和角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十年(1993-2003),是香港中资投行的「婴儿」期。众所周知,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集资的重要「窗口」,从1993年7月第一只H股上市以来,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一直没有间断,当中包括一批全国各行业最大、最优秀的公司。像中移动、中石油、中国人寿等一群「巨无霸」都先后挂牌上市,但它们大多数都是外资投行当保荐人,只有个别中资行有参与承销。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大多数中资投行在各项配套环节,例如研究、销售等实力与外资相差非常悬殊,就好比婴儿和大人在一起!试想想,如果连话都讲不清楚,又如何做大人的事?这种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也使双方在业绩以及员工待遇上差别很大,令中资投行在吸引人才时处于不利位置,沦为次选,从而造成「弱者愈弱」的恶性循环。事实上,当年较为活跃的中资券商寥寥无几,主要包括中银国际(前中银证券)及中金(中资银行与外资券商合营)等。

  今天:亭亭玉立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力量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香港中资投行的形势发展出现重大变化。当年的一群「婴儿」长大了,不仅会流利地讲话,并且可以灵活跑、跳,外表更「漂亮」了不少!

  应该说,近年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所产生的大量财富,是中资投行在这几年取得不少进步和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部分海外人才的回流,加上一些券商利用本身的网络和其它优势开拓了新空间, 例如2007年8月轰动一时的「港股直通车」等事件,也令市场对一众中资投行刮目相看,业界精英从外资大行转投中资变成时髦趋势,肯定不再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目前,本港共有中资券商约二十多家,虽然只占全港券商总数的一小部分,但比十几年前已增加不少。如果按融资活动来算,中资投行或许还无法与外资投行平起平坐,但也算相当接近。2009年,香港市场的新股(包括创业板)上市中,约有近半有中资投行的参与,估计实际包销金额也占两到三成。从交易量方面来看,中资券商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一成左右。港交所数据显示,去年A组券商(交易额居前十四位)有一家中资行,而且排前三位,而其余大多数中资券商则位列B组(第十五至六十五位),至于C组(六十五位以后)则几乎全为本地华资券商。虽然中资投行无论是包销还是成交量目前仍未发展成市场主流,整体实力和外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追赶上去的势头是有目共睹的。

  「孩子们」长大了,可是对他们的各种担忧却有增无减。聪明过头,又怕他学坏;不够聪明,又怕被骗。朋友太少,怕他孤僻;朋友太多,又怕误交损友。总而言之,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明天:任重道远

    为什么说任重道远?任重指的不是仅仅提高包销和交易量市场份额,而是中资投行在整个中国对全球长远金融战略所起的作用。

  投资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部分。表面上看,它和其它金融机构分别不大,也是通过产品开发与销售、投资回报、资产管理等方式获得利润,但事实却绝非如此简单。投资银行的产品结构要比一般金融机构的产品复杂得多,而且他们往往以杠杆方式进行融资,因而可以获取更高利润。著名跨国投行的利润、股本回报率等指标,都是一般金融机构以至商业企业望尘莫及的。除了利润高,投资银行的另一特点是其所掌握的资料也远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多。众所周知,投行在新股上市和公司收购合并均担任重要角色,例如,上市保荐人或财务顾问等,而在这过程里投行往往能得到大量外界无法得知的敏感数据数据或商业秘密。再说,大型投行在资产定价或行业重组往往有一定话语权,有时甚至对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以及金融政策均有影响力,一份研究报告足以造成别国股市或货币出现剧烈动荡,这在近代不少新兴市场已屡见不鲜。基于投资银行的这种特殊性,我认为在港的中资投行「做大做强」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因素,而是更包含着维护国家的整体长远利益的更高层次。

  道远又是什么意思?指的是香港中资投行与外资的综合实力仍相差很远,仍有大段距离要追赶。在股票层面,记得我刚才提过,占香港股票交易额一半的A组券商,中资只有一家,其余全是外资。至于其它产品,中资投行也处于明显劣势。举例来说,香港是世界上权证交易量最大的市场,而目前在香港较为活跃的十几家权证发行商当中,中资仅有一家,市场占有率很低。除了股票交易和衍生工具产品外,中资券商在其它范畴如定息债券等领域也远远落后大部分外资投行。

  打破外资行独大格局

   认识了任重道远的意思,又可以怎样做?其实,不少业内有识之士在过去曾提出大量宝贵意见,我不想在这里再详细复述。归纳起来,除了一些改良自身的销售网络、系统平台、吸纳人才等,还有以下几个重点范畴:一、加强参与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融资业务,巩固中资投行在一级市场业务排名;二、扩大QDII业务并争取获得投资内地证券市场的QFII通道;三、以香港的经验,适当建立欧、美和新兴市场等海外分支机构,拓展境外业务平台和客户;四、积极参与规划中的「红筹回归」及上海国际板业务;五、争取开展类似「港股直通车」的个人境外投资业务。

  总而言之,香港中资券商应充分发挥其现有「本领」,加上母公司扶持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争取打破本地证券行业外资独大的传统格局,从而保障内地企业海外融资的最大利益,维护中资券商在香港的持久发展,使香港成为中资券商走向国际的重要跳板。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球在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刷后,政治和经济面貌均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与世界的金融桥梁,中资投行所面对的时机和形势更显得复杂而独特,既要当机立断,积极进取,又忌盲目发展,好大喜功。

  作为一名在中资投行工作了六年的「老员工」,我目睹了它本身的变化成长,感受到过去几年中资投行在香港市场地位上升的大趋势,同时也意识到未来仍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展望未来,当「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庆祝成立十周年的那一天,我们期盼一群中资投行将以市场「龙头大哥」的辉煌姿态出现。


  中银国际研究副总裁 白韧

 

. END .
版权声明:所推送文章及图片非商业用途,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电话:010-62123602
华尔街猎头

华尔街猎头

扫一扫查看更多职位

专注于 高级 金融人才
版权所有:华尔街(北京)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旗下网站:华尔街猎头   资质公示   企业热线:010-62123602   举报电话:010-62124346   
ICP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B2-20213984]  [京ICP备11018102号-1] 人才许可证号:RC100931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