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己知彼找到好工作》,结合当下经济和就业环境,站在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视角,从社会发展趋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三个角度,剖析求职背后的逻辑,帮助面临选择的职场人,明晰自身定位,看清未来方向,匹配用人单位需求,知己知彼更高效地获取心仪工作,完成职场新一轮转身。
主要从以下几个话题进行探讨:
摆正求职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求职不仅仅是选择一份工作,还是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
▘用人部门和求职者不是考察和被考察的关系,而是互相提升认知、互相合作促进的关系;
▘求职要从长期主义、复利思维去看,不仅要看现在如何赚钱,还要看未来如何值钱,不能贪图简单的工作而不愿去自我挑战;
▘现在赚快钱的机会没有了,所以要考虑的是如何用长期看短期,如何通过未来看现在;
职业规划应该用投资方式去看,而不是投机方式;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前三年要看能够学到什么,三到五年看能够积累什么,五到十年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什么样的机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思考逻辑是遇到问题时都在习惯性的找理由,而不是去找解决方案;
求职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和成长的过程;
▘求职要看的是如何能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如何找到让自己更值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目前能赚多少钱;
▘找工作靠的不应该是运气而是靠实力。
求职背后的逻辑
▘你有什么样的机会,你拿到什么样的资源,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就业,这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看三者之间如何组合,如何提升做事的可行性;
▘无论求职还是创业,始终要衡量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有什么,以及两者之间还缺什么;
▘如果企业提供的薪水不高,还不给机会,只是把你当做廉价劳动力,不要犹豫,果断离开;
▘选择工作时,并不是看什么样的工作好,而是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有能力去做好;
▘招聘背后的逻辑:Can do、Will do、Fit it,即你能不能做,你愿不愿意做,你适不适合做;
▘无论是招聘还是求职,我们都要考虑八个核心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将跟谁一起共事?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软性能力?什么样的人合适?如何考核?能给予什么支持?能得到什么?
▘企业的发展标志之一是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入的人越来越优秀;
▘求职者可以在面试中问企业,“公司将如何考核我,为什么设置这些考核点,考核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样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向企业/HR展示你的能力,同时也在前期对企业进行了管理。
▘面试回答的STARR原则:什么情形,什么任务,做了什么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重新做一次会怎么做?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后一点,体现的是复盘能力和思考能力,事前有没有计划,事中流程中有没有记录,事后有没有复盘;
▘企业招聘时看新人潜力和软性,看有经验者的存量,但无论评估新人还是有经验者,都要结合具体岗位。
求职前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求职要关注行业的发展,政策的导向,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演进的方向;
▘在行业快速发展期,新的职位自然很多,而当行业进入冷静期时,企业更看重的是哪些人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
▘公司体系越完善,离职员工适应外部环境的难度越大;
▘未来哪些行业会好?比如制造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养老行业等相关行业;
▘看行业要看趋势,要看国家提供的政策扶持,以及能够为个人发展创造的机会;
▘猎头工作能够让了解公司和行业更容易,也能够为进入某个行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行业好不代表我们就要去加入这样的行业,要看我们与这些行业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联系;
▘对于大学生就业,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
▘应聘一家公司,不要仅仅看公司名气,还要看他的文化,更要看自己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
▘了解一家公司,不仅看业务还要看组织架构,对于新人来说,在组织架构中汇报给谁比这个公司的老板是谁更重要;
▘求职时,要看自己会跟什么样的人工作,会在什么样的氛围之下工作;
▘有文化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行动一致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选择一家公司时要看公司做事情是不是有规则,是不是有序。
如何做到谈薪不伤感情
▘谈钱不伤感情,但不能因为钱而错失机会;
▘求职看的不仅仅是薪水,而是整体薪酬的概念,能不能学到东西、积累到东西,能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十年之后有没有机会成为聚光灯下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第一份工作薪水不重要,可以在五年之后通过自己的价值,把之前所有投资的钱都赚回来;
▘工作五年之后的求职者就不是说自己想拿到多少薪资,而是说自己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如何用过往经历中萃取出的经验,和公司一起创造未来;
▘所有的薪水都配不上你的才华;
▘谈钱不伤感情,要做的是摸清市场行情,界定好“高性价比”的范围,把握好谈判尺度,在短期和长期选择间做好取舍;
▘期望薪资多少不重要,给的薪资低于多少就不考虑才重要。